晶振的基本符号和常见分类
晶体振荡在电路中用“x”、“y”或“z”表示。被动晶振通常分为主动晶振和被动晶振。被动晶振的信号电压由启动电路决定,允许不同的电压。然而,无源晶振的信号质量和精度往往很差。必须准确匹配外围电路(电感、电容、电阻等)。如果需要更换晶振,应同时更换外围电路。有源晶振不需要芯片内部振荡器,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频率参考。然而,有源晶振的信号质量要优于无源晶振。
晶振是一种两脚无源晶振,振荡频率为11.0592兆赫。匹配电容器为两个30P陶瓷电容器。
每个芯片的手册将为外部晶体输入提供一个标准电路,显示芯片的最大可用频率和其他参数,在电路设计中应掌握这些参数。与计算机中使用的CPU不同,单片机的晶体频率相对较低,但足以满足一般控制电路的要求。
另外,有些初学者可能会对晶体振荡的频率感到惊讶。12M、24M和其他晶体振荡更容易理解。晶体振荡的选择,如11.0592MHz,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问题更难解释。如果初学者练习串行编程,他们会理解的。这种晶体振荡可以方便、准确地设计。异步通信的波特率。
晶振常用于MPN电路:时钟晶振(MP3)、实时晶振(MP4)、功率放大器晶振、调频晶振。MPN常用的晶振有:6M、12M、24M、24.576M、27M等。
由于MPN中晶振的频率一般比较高,环境温度也比较高,经常使用USB热插拔,所以晶振的故障率比较高。有相当多的电路需要用相同类型的新产品替换晶振。这些电路不仅要求新晶振的频率与原晶振的频率一致,而且还需要后缀词。母亲应该是相同的(晶振分为串联和并联),否则它将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更换晶振,尽量用相同的新产品来更换故障晶振。
晶振有很多种,如陶瓷晶振、石英晶振、声表谐振器、贴片晶振、有源晶振、无源晶振、直插晶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