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晶振导读:精密度、低功耗和小型化仍然是温补晶体振荡器的研究课题。在小型化和补丁制作方面,有许多困难,包括两个要点:
首先,小型化会降低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变幅,使温补更加困难。
其次,在芯片封装后的联合操作中,由于焊接温度远高于温补晶体振荡器的最高允许温度,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如果不采取局部冷却措施,温补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变化很难控制在(+0.5*10-6)以下。然而,温补晶体振荡器技术水平的提高还没有达到极限,创新的内容和潜力仍然很大。
温补晶振如何正确选择呢?
下面简要介绍温补晶体振荡器的参数。
1、频率精度。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与其规定的标称值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不应超过(+50),同时标准电源电压、标准负载电容阻抗、参考温度(25 C)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2、温度稳定性和其他规格保持不变。石英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的最大变化量与温度范围内输出频率极值之和的允许频率偏移量有关。
频率调节范围:通过调节晶体振荡器的可变元件来改变输出频率的范围。
调频(电压控制)特性:包括调频偏压、调频灵敏度、调频线性。
调频偏移:控制电压从名义最大值变化到最小值时VCO的输出频差。
(2)调频灵敏度:由压控晶体振荡器的变化单元和施加的控制电压引起的输出频率的变化。
(3)调频线性:与理想直线(最小二乘法)相比,它是对调制系统传输特性的测量。
负载特性:其它条件不变,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相对于额定负载的最大允许频偏在负载变化的规定范围内。
电压特性:其它条件不变,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在规定的电源电压范围内相对于额定电源电压的最大允许频率偏差。
杂波:输出信号的离散频谱分量与主频的功率比,除次谐波外,均为非谐波,用DBC表示。
谐波:谐波分量功率pi与载波功率p0之比用dbc表示。
频率老化: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漂移过程中输出的频率随时间而老化的元件(主要是石英谐振器)。通常用某一时间间隔内的频差来测量。对于高度稳定的晶体振荡器,由于输出频率在较长的工作时间内沿单方向近似线性漂移,因此经常使用老化率(每单位时间的相位)。测量频率变化。